close

1. 懷孕第二十週之後, 乳房開始製造奶水, 所以生產時乳房中已有初乳準備給新生兒吃

    初乳(colostrum)量少但富含抗體, 提供初生嬰兒頭幾天最需要的保護

    初乳亦有輕瀉作用, 幫助出生嬰兒排出胎便, 降低黃疸 

 

2. 當胎盤娩出後, 母親體內賀爾蒙改變, 這時乳房會開始製造大量的奶水

    一般來說, 產後約30-40個小時後, 母親會開始感到乳房脹脹熱熱的, 奶量也明顯增加

 

3. 接下來的母親的泌乳量是由需求決定:  多餵就多奶, 通奶先通腦

 

3.1 泌乳素(prolactin)反射: 嬰兒吸吮, 刺激乳暈的神經, 神經沿著肋間神經回到脊髓

      再往上傳到腦部, 刺激腦部的腦下垂體分泌泌乳素, 泌乳素經由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

      作用在乳房: 刺激乳腺細胞分泌母乳

      泌乳素夜間分泌較多, 所以夜間也要哺乳, 泌乳量才會提升

 

3.2 催產素(oxytocin)反射: 嬰兒吸吮, 刺激乳暈的神經, 神經沿著肋間神經回到脊髓,

      再往上傳到腦部, 刺激腦下垂體分泌催產素, 催產素經由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

      作用在乳房: 刺激乳腺管周圍的肌肉細胞收縮, 讓乳腺管內的母乳流出

      作用在子宮: 促進子宮肌肉收縮, 讓產後子宮盡早復原

      作用在腦部: 讓母親心情愉快, 身心放鬆, 充滿母愛,

      因此催產素又被稱為: love hormone 愛的賀爾蒙

 

3.3 催產素反射又稱為噴乳反射, 這個反射會受到母親心情的影響

      當母親感到有自信, 看到或聽到孩子, 與孩子肌膚接觸時, 有利於催產素反射

      -> 媽媽可能會溢奶, 有時乳房會有刺刺麻麻的感覺, 奶水會流出或噴出

      當母親感到疲憊, 焦慮, 疼痛或質疑時, 不利於催產素反射

      -> 臨床上這些媽媽的表現是乳房腫脹, 但是奶量卻不如預期, 因為奶水無法順利流出

 

3.4 當瞭解以上兩個反射時, 會發現嬰兒頻繁的吸吮是增加奶量且讓奶水通暢的不二法門

      如果嬰兒不在身邊(早產兒或生病的嬰兒), 就要靠頻繁擠奶維持泌乳量

 

3.5 移出奶水的效率: 嬰兒正確吸吮 > 手擠奶 > 吸乳器

 

3.6 當乳房腫脹不舒服時, 請讓嬰兒多多吸吮, 增加噴乳反射, 讓奶水順利流出;

      母親自己可以輕輕按摩乳房, 甩動乳房, 配合手擠奶, 移出奶水

      請父親幫母親做背部按摩, 讓母親盡量放鬆, 噴乳反射也會增加

      更重要的是幫母親減壓: 幫母親擋掉不必要的質疑與關愛, 支持鼓勵母親

      實際協助母親: 做家事, 照顧老大, 安撫新生兒, 幫新生兒洗澡...等等

 

4. 奶水中有一個成分叫作抑制素(Feedback inibitor of lactation, 簡稱FIL)

    當脹奶時, 乳房中FIL含量高, 奶水製造的速度會減緩; 

    當軟奶時, 乳房中FIL含量低, 奶水製造的速度會增加

 

4.1 翻成白話文: 脹奶是退奶的開始; 請不要認為脹奶才是有奶, 乳房中隨時都有奶水

 

4.2 奶量很豐沛的媽媽請注意, 避免過度擠奶, 擠到乳房舒服即可

      奶是排不空的, 越擠只會讓奶越多, 也會讓自己一直處於脹奶的狀況

 

4.3 希望奶量夠寶寶吃, 又不會過度脹奶的重點: 依照嬰兒需求餵食 - 無限暢飲

      觀察寶寶想吃了就餵, 無須限時或限量, 讓寶寶自己決定要喝多少

 

5. 親餵的媽媽何時要擠奶?

 

5.1 寶寶的尿尿大便次數不足, 需要增加奶水攝取量時, 請額外擠出母奶餵給寶寶吃

 

5.2 親餵之餘仍感到乳房十分脹痛, 請擠出些許奶水, 緩解腫脹即可

 

5.3 為重返職場做準備時, 上班前兩週開始儲存自己的母乳庫 

LOGO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ㄚ姨 的頭像
    小ㄚ姨

    kohsin0911

    小ㄚ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