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
常見疑問諮詢
通常自然產的產婦在4-6個星期左右,會陰傷口就會完全,癒合。而在癒合的過程中,也有人會像一般傷口癒合一樣產生癢感。如果會陰傷口受到細菌感染而發炎,則產婦會有紅、腫、熱、痛的感覺,應儘快就診治療。
|
||
婦女產後子宮須依靠收縮的力量才能回腹原狀,通常不藉任何外力的幫忙,子宮也會縮回,只是時間較慢,收縮的效果較不好。若是能產後依照護人員的的指示按摩子宮,或是餵母乳,都可加速子宮恢復的速度效果。除此之外,產後施打的子宮收縮劑或民間盛行的生化湯,也有助於子宮收縮。 產後子宮收縮的正常進程應是:產後2星期縮到骨盆腔裡面,4個星期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收縮得好子宮摸起來硬硬的,產後出血較少,惡露也會較快排淨,收縮得不好的子宮摸起來軟軟的,產後出血量較多,惡露排出的時間也會拉長。
|
||
生產的進程除了看子宮頸開的速度與大小,胎兒下降多少也是一個指標。有些產婦子宮頸即使已全開,但胎頭仍然很高,還是需相當一段時間才會生,此時進產房並無所幫助;而且產婦躺在產檯的姿勢比較不舒服,與其如此,還不如在待產室「努力」,對產程的推進可能更有幫助。同樣的,產婦子宮頸開 9 公分而仍未被推進產房也是同樣的道理。除非醫護人員判斷此產婦不久後即將進入生產過程,才會將產婦送入產房。總之,醫護人員一定會給予產婦最佳的照顧與指導,產婦應該放心。
|
||
陣痛是很難受的,當醫生察覺產婦幾乎難忍疼痛,或是太緊張,讓子宮頸口繃得太緊,影響生產進程,通常會建議產婦打止痛針,不過也要經過產婦同意才會施打。止痛針可減輕疼痛,不僅可讓產婦能暫時放鬆,休息,還可讓子宮頸口放鬆,讓子宮頸擴張得更快,對產程不無助益。
|
||
有些寶寶會偏好某一邊的乳房觸感或被抱的姿勢,使得寶寶在吸吮時吸得特別用力或頻繁(通常母親不會察覺到),所以會造成一邊乳房較有奶、一邊較無奶,一邊易脹奶、一邊較不會脹奶的現象。 乳房會抽痛或紅腫、發熱,可能要先檢查乳房是否有硬塊,若有,表示乳腺管受到阻塞,建議母親先嘗試改變哺乳的姿勢、增加餵奶次數、餵奶時可以輕柔按摩硬塊處,一段時間後若仍未改善,再尋求醫師的協助。
|
||
所謂產後百廢待舉,一切身體運作都須重新開始。月經也是一樣,卵巢功能在停止了十個月的時間又開始恢復運作,就像工廠停工許久又復工一樣,剛開始總是會有些混亂,需要一段時間才會上軌道,所以經期會不太準。 通常此現象比較容易發生在孕前經期就不按時報到、或是產後情緒緊張、生活作息因帶小孩而不正常的母親身上,這些因素都會加重荷爾蒙的不協調,月經的週期更慢恢復規律的狀態。
|
||
產後支撐子宮韌帶的組織會變得較鬆弛,假設產婦本身為經產婦、工作性質勞累須長期拿重物者,日後發生子宮脫垂的機率較高;一般正常的產婦偶爾因需要而提重物,並不會因此而造成了宮脫垂。 不過現在婦女生產胎數都不多,也較注重身體保健,只要平常避免提重物,日後發生子宮脫垂的機率自然較低。現在門診已很少看到產婦子宮脫垂的病例,請產婦們不用太過緊張,至少在產後檢查時,醫師會幫妳做仔細的檢查。
|
||
束腹帶的主要作用在於幫助產婦保持良好的姿勢與支撐肌肉的力量,靠著擠壓以固定肌肉位置,使不會下墜,保護產後鬆弛的肌肉組織與韌帶不受害。換句話說,其保護與支撐的功能實大於促進體形恢復的功能。 小腹是否能縮回原狀,主要是靠運動;但是若產後即有繫束腹帶,則可加強運動的效果。此外,產後小腹收縮快慢、難易還取決於生第幾胎、體重增加與肚子撐大的程度。通常生第一胎、體重增加少、肚子較小者,小腹較易恢復。
|
||
其實產後的脫皮現象是正常的,一般產婦都會發生,只是有些人忙於帶小孩,而忘了身體有這方面的變化而已。產後脫皮主要是脫去懷孕過程中多出來的角質層以及色素沈澱,尤其好發於懷孕中後期皮膚變粗、變黑的產婦身上,以及較易產生色素沈澱的部位,如脖子、腋下、乳房、肚皮、腹股溝等。 我們或可將脫皮的現象視之為「換膚」,通常這些部位會比較粗糙。然而不論是如同蛇在脫皮般,還是僅在洗澡時易在身上搓出白的細屑,建議都不要強行將它剝掉,最好是在脫皮的部位塗些乳液,藉由滋潤軟化角質層,在洗澡時自然而然沖掉。一般產後3-6個月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換膚,恢復原狀。
|